农苗网

|

金华苗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金华资讯 > 正文

金华:“大绿化”战略带来满眼绿

发布日期:2006-11-06 00:00:00  来源:金华新闻网   作者:  浏览次数:2020

金华苗木】昨天,金华市园林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徐国雄告诉记者一个“秘密”:有关部门正在协调,下个月中国茶花文化园有望向市民免费开放。这样金华的所有公建园林将实现全部免费开放。 5年前,一片小绿地出现都会让市民惊喜,为了保护有限的园林资源,避免游客过多使公共绿地超负荷承载,有关部门采取了建围护绿的办法,实行售票入园。 目前,金华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已达到622.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32平方米;绿地面积已达到2226.9公顷,绿地率为33.49%;绿地覆盖面积2507.97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7.71%,各项指标均已达到省级园林城市要求。尽管市民爱绿惜绿情怀依旧,但由于“走出300米就有一片公共绿地”,有关部门再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公共绿地不堪重负的情况了。 从建围护绿到开园迎宾,拆去围墙实行免费开放,把公建园林真正还给市民。短短数年,发生巨变,原因何在? 实施“大绿化”战略 2000年,省政府确定金华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浙江经济副中心,旅游亚中心和主要交通枢纽及物流信息中心后,我市进行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和建设21世纪较宜人居住的城市为方向。根据修编的“总规”,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也再次进行了修编,确定了“一核两山、三环三轴、六楔八园”为框架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200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市区实施大绿化的战略思路。 经过5年多的大手笔、大投入建设(自2003年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以来,我市用于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达到7.5亿元),建成了一批大规模、上档次、高品位的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绿地、景观绿地等,城市绿化面积快速增长,建成区绿化3项指标已符合《浙江省园林城市标准》。
有关部门和单位每年都组织义务植树。
一核两山、三环三轴、六楔八园 金华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有茶花之乡、佛手之乡、花卉之乡、苗木盆景之乡的美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随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围绕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园林城市目标,我市致力于打造一个“天蓝,水绿,花繁,树茂”的山水生态型园林城市。 “天蓝,水绿,花繁,树茂”是市区绿地系统的总体目标定位。2003年6月7日,金华城市绿线管制规划会明确了我市要建设该目标将分三步完成。 城市绿化建设目标按3个阶段实施。近期目标(至2005年),重点做好城市近郊生态绿地控制,优先建设城市道路绿化、滨江绿带,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城市要求;中期目标(至2010年),在近期绿地建设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做好各类绿地的建设,实现国家园林城市;远期目标(至2020年),完善城市各类生态绿地、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初步实现山水生态城市。
围绕总体目标,关键在于建设城市各类绿地,重点建设“一核两山、三环三轴、六楔八园”的绿地系统框架:一核,指由五百滩和燕尾洲公园及周边水体两岸绿地形成的城市绿肺,是市中心也是绿化、景观的核心;两山,指北山以双龙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形成的绿色屏障,南山的石门生态园区;三环,指由城市内环、二环、外环道路绿化及两侧控制绿带构成的城市绿色廊道;三轴,指义乌江、武义江、金华江三江六岸绿带形成三条放射状的城市绿轴;六楔,指延伸入城市的6个生态绿楔,分别为双龙风景区生态绿楔,跃进水库生态绿楔,仙桥、东孝生态绿楔,十八里生态绿楔,湖海塘水库、清塘水库生态绿楔,郭力垄水库生态绿楔;八园,指城市片区中的八个主要公园,分别为金东综合园区内中心景观、赤松公园、湖海塘公园、白龙桥湿地公园、长湖公园、接力塘公园、友谊公园、大黄山茶花文化园。 “大绿化”带来满眼绿 ●园林建设 金华在园林建设中,充分利用市区“一洲一滩、两山两湖、三江六岸”等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景观,并同建设现代化新城结合起来,把园林绿化建设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文环境有机融合,营造“城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以及“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天蓝、地绿、水碧”的城市绿色空间。 公园绿地由城市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组成,是较贴近市民生活的开放场所,其服务半径基本覆盖居住用地范围。我市根据自身特点,以母亲河婺江为核心,结合各个城市片区特色、地形特征,逐年新建、扩建、改建各类综合性公园、区域公园、居住区公园、街头绿地和沿江绿带等公园绿地。截至目前,已建成公共绿地面积达622.5公顷,有国际名园中国茶花文化园、婺州公园、八咏公园、清风公园、回溪公园、人民广场、施光南音乐广场、艾青文化园、市民广场、环东公园、环北公园、黄宾虹公园、创业公园、国际茶花物种园、金华市儿童公园、时代花园和三江六岸绿带以及游园、街头绿地等,合理分布于全市各个不同区块,通过合理的服务半径层层渗透,满足了综合公园服务半径达到1000米、区域性公园半径达到800米、居住区绿地服务半径达到300~500米的规范要求,构成了延续开放的绿色空间。 ●城市道路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的形象大使,可减轻城市道路污染,美化城市形象。2001年,大绿化战略提出后,我市开始在市区实施了道路框架工程、生态景观工程、亮丽夜景工程、环境保洁工程等四大系统工程。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与新建道路建设同步延伸,同时注重城区内原有道路绿化建设提档改造。 至2005年底,建城区道路绿地面积达162.92公顷,主次干道绿化普及率为100%,主干道33条,达标率45.5%;次干道51条,达标率21.6%。 近年来,市区新建了迎宾大道与二环线,拓宽改造了内环线,绿地率都在30%以上,这些道路特色鲜明、空间序列丰富,条条都是绿色景观大道。 ●城市居住区绿化 城市居住区绿化与市民生活、休闲、健身息息相关。我市根据《金华市城区绿化管理实施细则》,对新建、改建居住区进行了绿化规划、绿化设计方案、绿化建设经费的审核审批,使居住区绿化从“量”上得到了保证。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部门实行动态跟踪,房地产开发商不得随意更改绿化设计方案,从而使居住区绿化从“质”方面也得到了保证。市区涌现了一大批绿化高档次、高品位的居住小区,全市共有44家被市政府授予“绿化达标单位”和“园林式单位”,占全市居住小区的69.8%。 近年来,我市新建居住区绿化建设绿地率严格控制在30%以上,大多数居住小区不仅建有中心绿地、休息活动园,还建有亭、台、花架、廊、喷泉、雕塑等园林小品。至今,我市已建成一大批环境优美的居住区,如保集半岛、香格里花园、天龙南国名城等。 原老城区的房屋密集、低矮、破旧,居住环境较差,我市要求旧居住区改造绿地率达到25%以上,通过实施绿化、硬化、洁化、亮化,倡导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通过整合绿地、增种乔、灌、草,提高旧居住区的绿化质量。旧居住区凤凰小区、将军路机关宿舍大院等旧改居的绿化数量和档次已不亚于新建居住区。 ●城市单位绿化 城市单位绿化是市民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我市新建单位、工厂按照《金华市城区绿化管理实施细则》,绿地率严格控制在30%以上,同时对原有单位附属绿地进行增绿补植,提档改造,使大多数单位绿化率达到了30%以上。 1996年,我市根据国务院及省政府有关条例及管理办法,制定了实施细则,规定一般新建工程绿地率不低于30%,绿化工程不迟于主体工程完工后一个绿化季节完成,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实行动态跟踪,督促严格按图施工。对有些单位因客观条件所限而无法完成绿化指标或少完成绿化指标的,经批准办理有关易地绿化手续,收取相应的易地绿化费,实行易地绿化。至2005年底,市区“绿化达标单位”、“园林式单位”已达到125家,占60.7%。 一般单位附属绿地都由建设单位自行负责养护管理,也有少数委托物管或绿化公司养护管理。对单位提出的砍伐、移植、修剪树木申请,进行现场查勘,严格把关,保证市区绿化总量不减少。市政府还要求各单位沿街围墙进行拆墙透绿,实现绿化资源共享。 市区各单位特别是老城区的单位,在实施好平面绿化的同时,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充分利用墙体种爬山虎、五叶地锦等,楼顶搞屋顶绿化,空间养盆花,使我市的绿化在平面与立体空间同时发展。 ●苗圃建设 城市生产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我市近年来快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促进了生产绿地的迅猛发展,并各自形成了特色,如全国闻名的竹马茶花生产基地、安地桂花生产基地、澧浦绿化苗木生产基地等。到去年年底,市区建成区生产绿地面积已达344.7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5.2%。 前几年,我市生产绿地面积成倍扩大,每年生产的苗木不仅满足了本市绿化建设的需要,还为全省和全国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苗木,苗木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市绿化工程苗木自给率平均已达到97.6%。 我市在园林植物引种、育种方面成绩显著,引种约21种,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木本植物约146种。特别是茶花物种收集及育种方面在全国首屈一指,在金华竹马的国际山茶物种园内,从全国各地收集了隶属于山茶属的20个组中的17个组,202个物种。 ●防护绿地建设 近年来,我市加强了对铁路两侧绿地、三江六岸驳岸绿化建设,进行了尖峰绿地、赤山绿地的前期建设,对省道、国道、高速公路两侧进行了防护林带建设,新330国道两侧建成了景观公园,既增加了城市绿地总量,又美化了城市景观,更为城市构筑了一道生态防护屏障。到2005年底,我市已建成防护绿地面积248.2公顷。 ●义务植树 我市全民义务植树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年由各区绿化办负责组织实施植树,每人每年植树5株或交纳以资代劳每人每年10元,近5年来实际参加人数66.1万人次,植树总量10万余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8处,面积447亩,义务植树尽责率为85.7%,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3.9%和93%。 我市义务植树实行登记卡制度,对市区每个单位的法定人数、应参加人数、实际参加人数、植树地点、株数、以资代劳交费情况、验收情况等逐一逐年登记归档,进行规范化管理。 市领导已连续8年带领各部、委、局、办主要负责人,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参加义务植树劳动,我市群众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植树活动,种植了“共青林”、“结婚纪念林”、“亲子林”、“诚信林”等。 我市自2000年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活动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个人出资认养树木的,有160株,有单位、团体出资认养公共绿地的,每年为5万多平方米。此举减轻了城市绿化建设养护的负担,营造了全社会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立体绿化 我市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生态建筑、生态公厕建设,大力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建设。 1990年,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在市区开展垂直绿化工作的意见》,又分别于1992年、1994年颁发有关文件,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市区各单位积极推行立体绿化。市城建档案馆,单位平面占地面积仅1497平方米,平面绿地为455平方米,而墙体垂直绿化就达到了1500平方米,整幢办公大楼被浓荫的垂直绿化所掩映,成为城市一道绿色风景线。山咀头水厂、广电中心、严济慈图书馆、婺江新村等,立体绿化的比率都很高。到去年年底,市区共有生态建筑467幢(处),立体绿化面积14.03万平方米。

 
  • 下一篇:
  • 上一篇: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